近年来,肇事逃逸致死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不良影响。对于这类事件,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那么,肇事逃逸致死判几年?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款,探讨这一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肇事逃逸致死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并等候交警处理。可见,肇事逃逸致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那么,肇事逃逸致死者应该被判几年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危险驾驶罪的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肇事逃逸致死的情况,由于其危害性极大,法律规定了加重处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依照前条的规定,从重处罚。可以看出,肇事逃逸致死者的刑期应当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jpg)
当然,刑期的长短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在判决时,法院还会考虑其他因素,例如肇事者的主观故意、行为后果、社会危害程度等。如果肇事者的主观故意明显,导致后果极其严重,那么判决的刑期就会更长。
除了刑期之外,肇事逃逸致死者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而造成的损害赔偿,应当由肇事者承担。因此,肇事逃逸致死者不仅需要接受法律的刑事惩罚,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致死者应当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当然,刑期的长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同时,肇事逃逸致死者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我们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肇事逃逸事件的发生,让道路变得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