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公证是指夫妻在离婚前将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公证,公证机关会对夫妻的财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公证书的形式出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离婚时更加公平地分配夫妻共同财产,避免因财产分配不公而引起的纠纷。
然而,即使进行了离婚财产公证,也并不能完全避免离婚后的财产纠纷。如果夫妻之间在离婚后对财产分配存在争议,那么进行离婚财产公证的公证书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诉讼来解决。
在我国,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程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民事诉讼程序,即夫妻双方通过法院进行诉讼;另一种是仲裁程序,即夫妻双方通过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仲裁程序,都需要夫妻双方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
.jpg)
在这种情况下,离婚财产公证就成为了夫妻双方证明自己主张的有力证据。公证书中的财产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夫妻双方在诉讼中的证据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证据。如果夫妻双方提供的其他证据足以证明公证书中的评估结果存在问题,那么法院或仲裁机构还是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财产分配的比例。
因此,离婚财产公证并不能完全避免离婚后的财产纠纷,但可以作为夫妻双方在诉讼中的有力证据。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前进行了离婚财产公证,那么在离婚后的财产纠纷中,公证书中的财产评估结果可以为夫妻双方提供更有力的证据,从而更加公平地分配夫妻共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