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后单位不交社保的法律应对
在中国,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和职工的法定义务。如果仲裁后单位不交社保,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维权:
1. 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jpg)
职工可以向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单位不缴纳社保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单位进行调查,并责令其补缴社保。
2. 申请劳动仲裁
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单位补缴社保,并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
3. 申请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劳动仲裁无法解决问题,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相关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未按规定缴纳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处以滞纳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8条规定,职工可以因劳动争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维权注意事项:
1. 保留证据:收集单位未缴纳社保的证据,如工资单、银行流水、单位未缴纳社保的通知等。 2. 及时维权:仲裁申请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一年,仲裁时效即届满。 3. 聘请律师:若情况复杂,建议聘请律师协助维权。 4. 关注法律援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国家提供免费律师服务。
单位不交社保的后果:
1. 职工无法享受社保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2. 单位会被处以罚款,并承担滞纳金。 3. 严重情况下,单位法人和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结论:
仲裁后单位不交社保是一种违法行为。职工应当积极维权,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举报、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并承担违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