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合同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引言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书面凭证。然而,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可能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如果遭遇劳动权益受损,如何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jpg)
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关系已经成立的,可以通过以下程序申请劳动仲裁:
1. 收集证据:收集工资单、工作证、打卡记录、工友证言等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 2. 申请仲裁: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3. 开庭审理:仲裁委员会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庭审理,并调解纠纷。 4. 裁决: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委员会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仲裁申请书内容
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申请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 仲裁请求事项 事实、理由和证据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申请日期
仲裁请求事项
劳动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以下仲裁请求:
支付拖欠工资 缴纳社会保险 补签劳动合同 支付经济补偿
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
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可以包括:
工资单 工作证 打卡记录 工友证言 微信聊天记录 邮箱往来 其他能够证明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工作的事实
注意事项
劳动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申请劳动仲裁前,建议先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争取达成和解协议。 劳动仲裁可以通过委托代理人进行。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未签合同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不存在。劳动者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并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掌握仲裁程序,对于劳动者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