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私刻公章被起诉
导言
公章是企业法人意志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私刻公章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商业秩序。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探讨企业被私刻公章后采取的应对措施。
.jpg)
一、私刻公章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擅自制造、买卖、持有、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窃、抢夺、骗取、毁灭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执行公司事务的人私刻、伪造或者擅自使用公司印章的,由公司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会议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企业应对措施
1. 及时报警
一旦发现公章被私刻,企业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公安机关会对私刻公章行为进行调查,并对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申请诉讼
企业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私刻公章人的侵权责任。在诉讼中,企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公章被私刻,并主张因私刻公章造成的损失。法院会根据证据情况,判决私刻公章人承担赔偿责任。
3. 采取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公章被私刻,企业应当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加强公章管理,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制作具有防伪功能的公章,并定期更换。 加强员工管理,对有犯罪前科或者不诚信行为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 定期对公章进行核对和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举证责任
在因公章被私刻引发的诉讼中,举证责任由不同的主体承担:
刑事案件中:由公安机关承担证明私刻公章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举证责任。 民事案件中:由企业承担证明公章被私刻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的举证责任;由私刻公章人承担反驳证据的举证责任。
四、结语
私刻公章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利益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企业被私刻公章后,应及时采取报警、诉讼、防范等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私刻公章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处罚手段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