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劳动仲裁的条件与程序
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裁决的制度。其目的是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jpg)
走劳动仲裁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简称《仲裁法》),劳动者可以走劳动仲裁的条件包括:
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 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争议属于仲裁机构受理范围。
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仲裁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申请仲裁:劳动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
2. 受理审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对申请书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
3. 组织庭审:仲裁委员会根据案情需要,组织庭审。当事人可以出庭陈述事实、提供证据、进行辩论。
4. 调查取证:仲裁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取证,收集证据。
5. 调解:仲裁委员会在审理过程中,会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协商解决争议。调解不成,则继续审理。
6. 裁决:仲裁委员会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对争议作出裁决。裁决一般为终局裁决,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
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可以维持、变更或撤销劳动仲裁裁决。
走劳动仲裁的注意事项
劳动者走劳动仲裁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收集好相关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 申请仲裁要及时,超过法定期限将影响仲裁的受理。 在仲裁过程中,积极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仲裁裁决后,如果对裁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走劳动仲裁是维权的重要途径,劳动者应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