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如何仲裁
导言
在雇佣关系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文件。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对于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法规,探讨未签劳动合同如何仲裁。
.jpg)
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该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不满一年,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三倍的工资。
仲裁程序
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应在离职后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等。 2. 受理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会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仲裁申请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会立案受理。 3. 组成仲裁庭:仲裁委员会将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和两名人民陪审员组成。 4. 开庭审理:仲裁庭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交证据、陈述意见和进行辩论。 5. 仲裁裁决:仲裁庭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对争议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书应当对争议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裁判结果等内容作出明确说明。
举证责任
在未签劳动合同的仲裁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根据其主张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
劳动者:劳动者需要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报酬以及其他劳动条件等。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需要证明其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以及其已经履行其他法定义务,如支付工资等。
证据保全
劳动者在申请仲裁之前,应及时对相关证据进行保全,以免证据灭失或者被销毁。常见的证据保全措施包括:
收集书面证据:如工作记录、工资单据、电子邮件、短信等。 录音录像:对与用人单位协商或沟通的情况进行录音录像。 申请司法协助:向法院申请对相关证据进行保全,如对用人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查封等。
法律援助
对于经济困难或者劳动能力受限的劳动者,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等服务。
结论
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主张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同时,劳动者应当及时对相关证据进行保全。对于经济困难或者劳动能力受限的劳动者,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只有通过有效的法律途径,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