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身份证号码的情况下提起诉讼的程序
在中国,身份证号码是公民的重要身份识别号码,在许多法律程序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原告可能不知道被告的身份证号码。本文将探讨在不知身份证号码的情况下提起诉讼的法律程序和可用的选择。
法律依据
.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载明被告的姓名、住所等情况。第120条规定,起诉状应当由原告签名或者盖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载明被告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所、联系方式等。
可行选择
1. 向法院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被告的身份证号码。法院可以调取户籍信息查询系统或委托公安机关调查。
申请程序:
向法院递交《申请调查被告身份证号码申请书》,说明原因和已有证据。 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将发出调查函给被告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收到调查函后,将核实被告身份并告知法院。
2. 通过其他途径获取
如果原告无法通过向法院申请获得被告的身份证号码,也可以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例如:
委托律师调查:律师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查询被告的身份证号码。 调取相关材料:被告在某些场合可能留有身份证号码记录,原告可以尝试调取相关材料,例如银行流水、租赁合同等。 询问证人:被告的朋友、同事或亲属可能知道其身份证号码。
诉讼中的影响
在不知身份证号码的情况下提起诉讼,可能会对诉讼产生以下影响:
诉讼时效可能受到影响: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原告不知被告的身份证号码,可能会导致诉讼时效延迟。 举证责任加大:原告需要提供其他证据证明被告的身份,例如户口簿、护照等。 审理时间延长:法院需要时间调查被告的身份证号码,可能会导致审理时间延长。
建议
为了避免在不知身份证号码的情况下提起诉讼带来的不便,建议原告采取以下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被告的相关信息,例如姓名、住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 在诉讼前,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被告的身份证号码。 如果无法取得身份证号码,及时向法院申请调查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在不知身份证号码的情况下提起诉讼,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虽然可能会对诉讼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原告仍然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