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后法院除斥
定义
仲裁后法院除斥是指在仲裁程序结束后,法院裁定仲裁裁决无效或不予执行,从而撤销或否定仲裁结果。
.jpg)
中国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6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仲裁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院可以基于以下理由除斥仲裁裁决:
仲裁协议无效或失效 仲裁庭组成或仲裁程序有违法或违规行为 仲裁裁决有错误或超出了仲裁协议的范围
法院除斥的程序
当事人申请法院除斥仲裁裁决,需要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将根据争议标的的性质和金额确定受理法院。
受理法院会审查申请材料,并可能组织听证会。如果法院认为有充分理由,将裁定除斥仲裁裁决。
法院除斥的影响
法院除斥仲裁裁决后,仲裁裁决将失去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继续在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除斥的意义
法院除斥仲裁裁决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仲裁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它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仲裁制度的权威至关重要。
常见的除斥理由
在中国,最常见的仲裁裁决除斥理由包括:
仲裁协议无效,例如未经当事人签字或存在胁迫 仲裁员具有利益冲突或未遵守仲裁程序规则 仲裁裁决与仲裁协议的范围不符或显有不公
结论
仲裁后法院除斥是仲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它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在仲裁程序存在缺陷或错误时寻求救济的途径。法院除斥有助于维护仲裁的公正性和法律权威,并确保争议的公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