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时效怎么办
一、时效简介
劳动仲裁时效是指劳动者在法定期限内行使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权的期限。如果劳动者在期限内不申请仲裁,则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
.jpg)
二、中国的劳动仲裁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时效中断和中止
1. 时效中断
在以下情况下,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当事人一方有诉讼行为,如向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仲裁。 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2. 时效中止
在以下情况下,时效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时起续算时效期间: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 在调解、和解过程中。
四、超过时效后的救济
如果劳动者超过时效申请仲裁,则丧失申请仲裁的权利。 ancak以下情况除外:
当事人因欺诈、胁迫等原因未能及时行使权利。 劳动者在仲裁机构办理仲裁手续时,因仲裁机构的原因导致仲裁申请超过时效。
五、时效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由主张时效已过的当事人承担。如果劳动者主张时效中断或中止,则由其举证证明。
六、时效不适用的情形
以下情形不适用时效规定:
工资报酬、社会保险金、解雇赔偿金等事项的争议。 侵害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权益的争议。 劳动者请求恢复工作的争议。
七、如何及时申请仲裁
劳动者应注意以下事项,及时申请仲裁:
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时间点。 积极收集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作日志等。 及时向仲裁机构咨询或委托律师代理。
八、结语
劳动仲裁时效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劳动者应了解时效规定,及时行使仲裁申请权。如果超过时效,则应及时寻求法律途径,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