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纠纷调解后仍未还钱:法律救济措施
在经济纠纷中,调解是一种常见的纠纷解决方式。调解由调解委员会主持,旨在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然而,有时调解协议并不被当事人履行,导致债务人仍未偿还欠款。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措施:
### 1.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符合法律规定,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具有与生效判决书同等的效力。因此,债权人可以将调解协议提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依法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扣划、冻结等措施,以促使其履行还款义务。
### 2. 申请仲裁
如果经济纠纷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的,且调解协议未被履行,债权人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将对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裁决书具有与法院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债权人可以凭仲裁裁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3. 起诉债务人
如果调解协议没有得到履行,债权人还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债务人,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法院将依法审理案件,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债权人可以凭生效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4. 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债务人恶意拖欠债务,且有逃避还款或转移财产的意图,债权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对债务人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5. 申请破产清算
对于资不抵债的债务人,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清算。破产清算后,债务人的财产将被变卖,所得款项将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分配给债权人。
### 注意事项
在采取法律救济措施时,债权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及时采取行动:尽快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避免错过法定期限。 收集证据: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调解协议的存在和未被履行的事实,包括调解协议书、债权凭证等。 规范程序: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申请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避免因程序错误导致执行或诉讼无效。 配合法院执行: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措施,提供必要的协助,以提高执行效率。
总之,经济纠纷调解后仍未还钱,债权人可以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仲裁、起诉债务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申请破产清算等法律救济措施追讨欠款。及时采取行动,收集充分证据,并规范程序,可以有效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