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争议金额的含义
在仲裁程序中,争议金额是指由双方当事人争议或主张的金额,或请求仲裁机构裁决的金额。它是衡量仲裁标的物价值和确定仲裁费用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法律规定
.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43条规定:"仲裁争议金额,根据请求仲裁时主张的数额确定。"该规定明确了争议金额的确定时间和依据。
争议金额的确定
争议金额的确定通常由以下因素影响:
合同约定:如果合同对争议金额有约定,则合同约定通常优先适用。 当事人主张:当事人请求仲裁时主张的金额。 仲裁机构审查: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的主张进行审查,并根据合同约定、法律规定和证据情况确定争议金额。
争议金额的意义
争议金额不仅决定了仲裁费用的高低,还影响到以下事项:
仲裁管辖权:不同的仲裁机构对争议金额有不同的管辖权限制。 证据交换:在某些仲裁机构,争议金额会影响当事人交换证据的范围和方式。 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争议金额可能影响仲裁裁决在国外执行的可能性。
特殊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争议金额可能难以确定,例如:
非金钱性请求:当争议涉及非金钱性请求时,如要求特定行为或违约救济,争议金额可能难以量化。 连带责任:当有多个当事人共同应对请求时,争议金额可能需要考虑所有当事人的责任份额。 后续损害:当请求包括后续损害时,争议金额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争议金额变更
在仲裁程序中,争议金额可以变更。如果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修改了请求,或者仲裁机构在审查证据后认为原先确定的争议金额不准确,则争议金额可以进行变更。
争议金额的重要性
争议金额是仲裁程序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仲裁费用的高低、仲裁管辖权、证据交换和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因此,当事人在请求仲裁时应仔细考虑并准确主张争议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