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为何排斥离婚
仲裁是一种争端解决机制,它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同意,将争议提交给中立的第三方(仲裁员)进行审理和裁决。仲裁的特点包括保密性、效率性和对裁决的最终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争议都适合通过仲裁解决。离婚纠纷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法律的规定
.jpg)
中国《婚姻法》第32条明确规定:“解除婚姻的,应当男女双方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这表明,离婚是一种法律行为,需要当事人亲自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因此,仲裁机构无权对离婚进行审理和裁决。
仲裁的本质和离婚的性质
仲裁的本质是一种合同行为,而离婚是一种法律行为。合同行为是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具有约束力。而法律行为则涉及到当事人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具有法定要件和程序。离婚属于法律行为,因此无法通过仲裁这种合同行为来实现。
仲裁的保密性和离婚纠纷的公开性
仲裁程序具有保密性,这意味着仲裁员和参与仲裁的其他人不得向外泄露仲裁信息。然而,离婚纠纷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和家庭关系。保障当事人隐私和保护家庭关系的稳定性是法律的责任,也是社会道德的要求。如果通过仲裁解决离婚纠纷,可能会损害当事人的隐私和家庭关系的稳定性。
仲裁的最终性和离婚纠纷的后续问题
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对当事人具有最终约束力,无法通过上诉或其他方式进行修改或撤销。然而,离婚纠纷涉及到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后续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如果通过仲裁解决离婚纠纷,可能会对后续问题的解决造成障碍。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原因外,仲裁排斥离婚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涉及国家公共利益: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的基本规范,涉及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法院的专门性:法院在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方面具有专门性,拥有丰富的经验和 专业知识。 司法救济的必要性:仲裁程序无法提供与法院相同的司法救济,如强制执行、临时措施等。
总结
综上所述,仲裁因其自身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中国法律的规定,无法对离婚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离婚是一项涉及国家公共利益、当事人隐私和家庭关系稳定性的法律行为,需要通过民政部门的登记程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