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申请仲裁的案由
引言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造成经济损失时,有权申请工伤仲裁。
.jpg)
申请工伤仲裁的案由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4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因为以下案由提出工伤仲裁申请:
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待遇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工伤认定有争议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工伤等级有争议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工伤待遇计算有争议的;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 其他涉及工伤的争议。
申请仲裁的条件
除了上述案由外,申请工伤仲裁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 劳动者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提出申请; 劳动者对工伤待遇或者工伤认定有异议。
仲裁程序
申请工伤仲裁的流程如下:
1. 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2. 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通知用人单位答辩。 3. 仲裁委员会组织双方调解,调解不成,进行仲裁。 4. 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 5.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受案范围
工伤仲裁委员会受理以下范围内的工伤争议:
职工因工伤事故受到的死亡或者残疾; 职工因职业病致死的; 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住院、治疗、休养期间的费用; 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 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证据收集
申请工伤仲裁时,劳动者应提交以下证据材料:
《工伤认定书》; 《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工伤事故报告; 医院诊断证明; 医疗费用单据; 工资单; 其他相关证据。
仲裁时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8条,劳动者对工伤认定或者待遇争议的仲裁申请,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超过1年的,不予受理。
结论
工伤仲裁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符合上述案由和条件的劳动者,应及时申请仲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有依法审理工伤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