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检察院起诉怎么办理
概述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允许其在法院审判前暂时获得人身自由。然而,当检察机关起诉后,取保候审的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探讨当检察院起诉后如何办理取保候审。
.jpg)
检察院起诉后办理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6条,检察院起诉后,可以继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犯罪嫌疑人没有逃避侦查、审判的可能; 犯罪嫌疑人没有实施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可能; 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合羁押。
办理程序
如果检察院起诉后,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条件,可以申请继续取保候审。办理程序如下:
1. 提交申请: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应当向检察院提交取保候审申请书,详细说明取保候审的理由和所需保证措施。 2. 审查决定:检察院审查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作出决定。如果符合条件,检察院将作出继续取保候审的决定。 3. 缴纳保证金: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检察院的要求,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保证金可以是现金、有价证券或其他财产。 4. 提出保证人:犯罪嫌疑人应当提出符合条件的保证人,保证其履行取保候审的义务。保证人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能力。 5. 签订取保候审保证书:犯罪嫌疑人、保证人以及检察机关共同签订取保候审保证书,明确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义务和保证人的责任。
监督管理
取保候审期间,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措施包括:
定期到检察机关报到; 不得离开住所或指定区域; 不得与涉案人员接触; 不得实施妨碍侦查、审判的行为。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后果
如果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保证书中的规定,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对其采取逮捕措施。犯罪嫌疑人还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妨碍司法公正罪。
其他注意事项
检察院起诉后,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变更取保候审,如变更保证金数额或更换保证人。 检察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和犯罪嫌疑人的表现,随时撤销取保候审。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新的犯罪行为,检察院可以对其依法采取逮捕措施。
结语
当检察院起诉后,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继续取保候审。办理取保候审的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措施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应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