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约定仲裁
### 导言
仲裁是一种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允许当事人将争议提交给中立的仲裁员进行解决。在中国,仲裁受到《仲裁法》的规范,该法规定了仲裁协议的有效性、程序和执行。
.jpg)
### 仲裁协议的有效性
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关于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为了具有效力,仲裁协议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书面形式: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 争议明确:仲裁协议必须明确界定要提交仲裁的争议范围。 仲裁条款:仲裁协议必须包含仲裁条款,明确约定提交仲裁的机构和规则。 当事人有订约能力:当事人必须具有订立仲裁协议的能力。
### 仲裁协议的订立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包含仲裁条款,也可以在争议发生后单独签订仲裁协议。仲裁条款通常以以下方式起草:
``` 仲裁条款
本合同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应提交[仲裁机构名称]根据其规则进行仲裁解决。 ```
### 仲裁程序
一旦成立有效的仲裁协议,当事人可以启动仲裁程序。仲裁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申请仲裁:向仲裁机构提交申请仲裁请求。 2. 组成仲裁庭:仲裁机构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3. 证据交换:当事人交换证据和文件。 4. 仲裁听证会:仲裁庭举行听证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 5. 仲裁裁决:仲裁庭做出裁决,解决争议。
### 仲裁裁决的执行
仲裁裁决是终局性的,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如果一方拒绝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在中国订立和执行仲裁协议的特殊考虑
在中国订立和执行仲裁协议时,需要考虑以下特殊考虑:
仲裁机构: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机构,但最常见的仲裁机构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和北京仲裁委员会(BAC)。 仲裁法:《仲裁法》对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的执行提供了全面的规定。 国际公约:中国已加入《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该公约简化了外国仲裁裁决在中国和其他缔约国的执行。
### 结论
仲裁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且具有约束力的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在订立仲裁协议时,当事人应仔细考虑协议的有效性、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的执行。通过遵循《仲裁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确保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和仲裁裁决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