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对方后不还钱怎么办:中国的法律途径
当债权人通过诉讼程序胜诉后,若债务人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债权人可采取以下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强制执行
.jpg)
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依法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财产用于清偿债务。
2. 申请执行异议之诉
如债务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异议之诉。法院将审查债务人的异议是否成立,并依法做出裁决。
3. 债务人纳入失信名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示失信被执行人的若干规定》,债务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且情节严重的,法院可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公示。
4. 申请限制出境
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限制债务人出境。法院将依法审查后,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判决的债务人,限制其出境。
5. 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债务人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债权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对债务人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以下执行措施:(一)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二)划拨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存款。(三)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其他注意事项
债权人应注意诉讼时效,在诉讼时效内及时起诉。 债权人应备齐相关证据,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以及债务人不履行判决书义务的事实。 债权人可聘请律师协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债权人应积极配合法院执行,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