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的案件案由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程序,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劳动仲裁的案件案由是指引起劳动争议的具体事实和法律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五条,劳动仲裁的案件案由包括:
.jpg)
劳动合同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工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资报酬、津贴、补贴等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等社会保险事项发生的争议。 工伤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工伤事故责任的划分等工伤事项发生的争议。 职业病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职业病诊断、认定、待遇等职业病事项发生的争议。 工作时间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加班加点等工作时间安排发生的争议。 休息休假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年休假、探亲假、工伤假等休息休假权益发生的争议。 女职工劳动权益争议:女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女职工特殊劳动权益保护事项发生的争议。 其他有关劳动关系方面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的、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的其他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的案件案由主要是指发生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如果争议涉及到第三方,如工会、社会保险机构等,则可能需要通过诉讼等其他方式解决。
劳动仲裁案件案由的确定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明确了案件案由,才能正确适用法律,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立案: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 受理:仲裁委员会审查仲裁申请书,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驳回。 3. 开庭审理:仲裁委员会组织当事人双方进行开庭审理,听取陈述、调查证据。 4. 调解: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5. 裁决:如果调解不成立,仲裁委员会将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6. 执行:仲裁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程序具有及时、高效、便民等特点,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仲裁,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