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手人被起诉后的应对措施
定义
经手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协助委托人完成特定事项,但本身不承担法律义务或责任的第三方。
.jpg)
经手人被起诉的原因
经手人被起诉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
被委托人违约或侵权,经手人涉嫌参与或协助 经手人为委托人传递或代理的物品或信息存在瑕疵或问题 经手人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委托人遭受损失
应对方案
如果经手人被起诉,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案:
1. 及时了解案情
收到诉讼状后,应及时了解案情,包括起诉方是谁、起诉原因是什么、起诉请求是什么等。
2. 聘请律师
在诉讼程序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聘请专业律师协助处理。律师可以对案情进行分析、提出辩护意见并代理出庭。
3. 搜集证据
经手人应积极搜集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包括但不限于:
书面协议、通信记录、收据等证明经手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 证明经手人未参与或协助委托人的违约或侵权行为 证明经手人已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4. 提出答辩意见
收到起诉状后,经手人应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交答辩意见,提出自己的辩护理由和证据。
5. 出庭应诉
如果法院受理起诉,经手人应按时出庭应诉,接受法官的询问并回答对方当事人的质询。
6. 调解或和解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进行调解或和解。如果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或调解结案。
中国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901条规定,经手人协助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经手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受小华委托,代其向小刚购买一部手机。在交接过程中,小明发现手机存在瑕疵,但未告知小刚,仍将手机转交给小华。小刚发现手机瑕疵后,将小明和小华一起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小明作为经手人,有义务对手机进行合理检查,发现瑕疵应及时告知委托人。小明未履行该义务,导致小刚遭受损失。因此,法院判决小明与小华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案评析:
本案表明,经手人虽然不承担法律义务,但仍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和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否则,一旦造成委托人或第三方损失,经手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