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纠纷是离婚案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在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需要协商解决财产分割问题。然而,如果协商不成功,离婚财产纠纷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那么,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为多久呢?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具体来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将被认定为诉讼时效已经过期,无法再行起诉。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的。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在分割财产时存在争议,但是一方并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那么该方的诉讼时效就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jpg)
此外,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也有可能会被中断或者延长。比如,当事人在诉讼期间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进行调解协议的,诉讼时效将被中断。如果和解或调解协议未能履行,那么诉讼时效将从中断的时间点重新开始计算。
总的来说,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因此,在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及时采取行动,以免错失诉讼时效。同时,也需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