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还贷,无力偿还怎么办?
在现代社会中,贷款已成为许多人获取资金满足各种需求的常用方式。然而,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他们可能会面临被贷款机构起诉的局面。针对此种情况,中国法律提供了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1. 积极应诉并提出抗辩
.jpg)
收到法院的起诉状后,借款人应积极应诉,向法院提交答辩状,阐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借款人可以主张以下抗辩事由:
合同无效或可撤销:贷款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等瑕疵,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 债务已履行:借款人已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但贷款机构仍起诉要求还款。 抵销或相抵:借款人对贷款机构享有到期未履行的债权,可以抵销或相抵抵消贷款本金和利息。
2. 协商还款计划
如果借款人无力一次性偿还全部债务,可以主动与贷款机构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还款计划应考虑借款人的实际经济情况和还款能力,并经双方协商一致。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0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主持下协商解决纠纷。法院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主持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调解达成,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效力。
3. 申请破产清算
如果借款人已资不抵债,且无法制定可行的还款计划,可以考虑申请破产清算。破产清算是指债务人将所有财产交给法院管理,由法院变卖财产清偿债务。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的,应当提交破产清算申请书、债权人名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相关材料。法院受理后,将指定破产管理人负责清算工作。
破产清算完成后,债务人的债务将被免除。但需要提醒的是,破产清算会对借款人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
4. 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借款人不懂法律或无法自行处理被起诉还贷的问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可以为借款人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法律服务,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应对措施。
5.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611条:债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160条: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主持下协商解决纠纷。 《企业破产法》第22条: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的,应当提交破产清算申请书、债权人名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相关材料。
结语
被起诉还贷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但借款人不必惊慌失措。通过积极应对、协商还款、寻求法律援助等方式,借款人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无力偿还贷款而遭受更严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