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书假的怎么办
一、认定起诉书真实性的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后,应当在七日内进行审查。审查时,应当核对起诉书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包括:
.jpg)
是否有公诉机关签章 是否载明被告人的基本信息、犯罪事实、证据和罪名 是否符合法定格式
二、起诉书造假的法律后果
如果人民法院在审查起诉书时发现其存在造假行为,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305条,公诉机关的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伪造、变造证据,或者故意隐匿、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不构成犯罪的,给予纪律处分。公诉机关发现公务人员造假行为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据纪律处分条例给予相应处分,如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三、被告人的应对措施
如果被告人认为起诉书造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被告人可以在收到起诉书后七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请求对起诉书进行重新审查。 提供证据证明造假行为。被告人可以提交书面材料、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起诉书中的内容与事实不符。 申请律师援助。如果被告人经济困难或者没有法律知识,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律师援助,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
四、人民法院的审查
人民法院在收到被告人的异议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审查时,应当重点核实被告人提出的异议是否成立,以及起诉书是否存在造假行为。
如果人民法院发现起诉书确实存在造假行为,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驳回起诉。如果起诉书造假行为严重影响案件审理,人民法院可以直接驳回起诉,并责令公诉机关在一定期限内重新起诉。 裁定不予受理。如果起诉书造假行为情节较轻,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并告知公诉机关造假行为的情况。
五、其他救济途径
除了以上程序外,被告人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救济:
向检察机关举报。被告人可以向检察机关举报公诉机关造假行为,请求检察机关予以调查处理。 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如果被告人认为公诉机关造假行为涉及纪律问题,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 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被告人认为人民法院在处理起诉书造假行为时违法,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综上,对于起诉书造假的情况,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应对措施。被告人应当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