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病假工资如何仲裁
引言 病假工资是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而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时,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劳动者可提起仲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由企业支付其病假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由用人单位按国家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
.jpg)
仲裁程序 1. 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 2. 立案受理:仲裁委员会核实仲裁申请书后,会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3. 开庭审理:仲裁委员会组织当事人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提交证据,并进行质证和辩论。 4. 调解:仲裁委员会主持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 5. 仲裁裁决: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委员会将作出仲裁裁决,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证据收集 劳动者收集证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 单位出具的请假条 申请病假工资的书面申请 与用人单位沟通的电子邮件或短信记录
仲裁请求 在仲裁申请书中,劳动者应当提出具体的仲裁请求,一般包括: 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病假工资 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利息 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仲裁费用
注意事项 及时提交申请:劳动者应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仲裁申请,一般为仲裁请求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 注意管辖权:劳动争议仲裁由与劳动关系所在地相同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相同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 专业的法律援助:如果劳动者不熟悉仲裁程序,可以寻求律师的法律援助。
结论 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时,用人单位有义务支付病假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可通过仲裁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收集充分的证据,按照正当的程序,劳动者可以有效保障自己的病假工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