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函拒收,我方应对策略
引言: 律师函是律师受委托人委托,向相对人发出的一种书面法律文件。律师函是律师履行职责、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律师函遭到拒收的情形。律师函拒收后,委托人权益可能受到损害,律师也无法有效履行职责。本文将结合中国法律,探讨律师函拒收后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律师函拒收的法律后果
.jpg)
1. 视为送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当事人拒绝接收法律文书的,视为送达。这意味着,即使律师函被拒收,法律上仍被视为已送达给相对人。
2. 妨碍诉讼:律师函拒收后,律师将无法向法院证明其已向对方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这可能导致法院认为律师未尽到送达义务,进而影响诉讼的进展。
二、律师函拒收的应对措施
1. 再次送达:律师可通过其他途径再次向相对人送达律师函,例如邮寄、委托他人送达或公告送达。
2. 申请法院确认送达: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送达方式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送达。法院经审查,认为送达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裁定确认送达。
3. 提起诉讼:如果律师函拒收后,相对人仍不履行其义务,委托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委托人可以将律师函拒收的情况作为证据,证明其已尽到告知义务。
4. 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人身或者财产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律师函拒收的行为可能构成故意阻碍他人行使权利,委托人可以要求相对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其他应对策略
1. 证据保全:律师在送达律师函时,应注意收集证据,例如送达回执、邮寄单号或证人证言。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律师已尽到送达义务。
2. 记录相关信息:律师应在律师函上记录相对人拒收的情况,并注明拒收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后续维权的证据。
3. 向有关机构投诉:如果律师函拒收是由于对方当事人的恶意阻挠,律师可以向律师协会或司法机关投诉,要求对方停止违法行为。
结语:
律师函拒收会给律师履行职责和委托人维护权益带来困难。因此,律师在送达律师函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确保送达合法有效。律师函拒收后,律师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再次送达、申请法院确认送达、提起诉讼、损害赔偿等。同时,律师应注意收集证据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保障委托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