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调解后对方不履行怎么办
一、协商履行
在发生开庭调解后对方不履行的情况时,当事人首先应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了解其不履行的原因,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或亲自沟通的方式进行协商。
.jpg)
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原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的规定,生效的调解书与生效的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促使对方履行调解协议。
三、提起履行之诉
如果法院强制执行后对方仍不履行,当事人还可以提起履行之诉。履行之诉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其目的是确保调解协议的履行。在履行之诉中,当事人需要证明调解协议的内容、对方未履行的事实和金额,以及对方有履行能力。法院判决支持后,当事人可以继续申请强制执行。
四、追加或变更为其他被告
如果当事人发现调解协议中记载的履行义务人并非真正的义务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追加或变更被告。例如,在房屋买卖纠纷中,调解协议约定了房屋所有权人履行交房义务,但实际情况是房屋所有权人已将房屋转让给他人,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将房屋受让人追加或变更为被告。
五、提出异议或申请再审
如果当事人认为调解协议存在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有重大错误的情形,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或申请再审。法院将对异议或再审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六、其他救济措施
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还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申请仲裁:如果调解协议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当事人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申请破产程序:如果对方因资不抵债而无法履行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对方启动破产程序。 提起刑事诉讼:如果对方故意逃避履行义务,导致当事人遭受重大损失,当事人可以考虑提起刑事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
调解协议一经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负有履行义务。 当事人未经法院许可,不得私自变更或解除调解协议。 法院强制执行调解协议的期限为一年,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计算。超过一年,当事人需要重新申请执行。 当事人采取任何救济措施时,应及时向法院提交申请或提起诉讼,避免诉讼时效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