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开庭不去的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期间,因案情不需要逮捕或者逮捕后不予羁押,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开庭不去会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包括:
1. 视为自动撤销取保候审
.jpg)
《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如果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在指定的时间内不到庭,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其解除取保候审,并依法对其采取逮捕等强制措施。
因此,取保候审开庭不去,将视为当事人自动放弃取保候审,人民法院有权撤销其取保候审决定,进而对其采取逮捕等更严格的强制措施。
2. 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312条规定,对于未经允许而擅自离开住处,或者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传唤后无正当理由不到场的取保候审人员,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因此,取保候审开庭不去,不仅会被撤销取保候审资格,还可能构成脱逃犯罪,面临刑事处罚。
3. 影响审判进度
取保候审开庭不去,将会影响案件的审判进度。对于复杂的刑事案件,审判可能需要多场庭审才能完成。如果当事人缺席庭审,审判可能会延期或者中止,导致案件审理拖延。
4. 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
取保候审开庭不去,也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进行辩护、质证等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当事人缺席庭审,将丧失这些权利,影响其辩护质量。
5. 加重刑罚
在量刑时,人民法院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如果被告人取保候审开庭不去,表明其无视法律规定,藐视司法权威,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加重其刑罚。
避免取保候审开庭不去的后果
为了避免取保候审开庭不去的严重后果,当事人应当:
认真遵守取保候审规定,不得擅自离开住处。 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传唤,在指定的时间内准时到庭。 如有正当理由不能到庭,应提前向司法机关请假。 如遇紧急情况无法到庭,应及时通知司法机关并说明理由。 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需要强调的是,取保候审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制度,既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司法秩序。当事人应当理解和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避免因自身行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