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人不来怎么办?
在中国,开庭时当事人缺席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具体如下:
一、原告缺席
.jpg)
1. 法定期间内不提交缺席判决申请:若原告在法定期限内(一般为开庭之日起15日内)未提交缺席判决申请,法院将裁定驳回起诉。 2. 提交缺席判决申请:若原告及时提交缺席判决申请,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法院将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对缺席一方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但允许其在审判监督程序中提出异议。
二、被告缺席
1. 人民法院应当公告送达:若被告未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公告送达诉讼状。 2. 公告期届满,视为送达:公告期届满,即视为送达。 3. 缺席审理:公告期届满后,人民法院将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对缺席一方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但允许其在审判监督程序中提出异议。
三、其他当事人缺席
对于非原、被告的当事人,如证人、鉴定人等,其缺席会影响案件的审理进度。
1. 证人缺席: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如传唤、拘传等。 2. 鉴定人缺席:人民法院可以重新指定鉴定人。
四、特殊情况
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当事人缺席不影响开庭:
1.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当事人无法出庭的,应提交相关证据证明。 2. 法定事由:因法定事由无法出庭的,应提交相关证据证明。
五、补救措施
当事人缺席后,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 异议:对于缺席判决,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请求重新审理。 2. 上诉:对于异议被驳回或维持原判的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至上一级人民法院。 3. 审判监督: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生效判决提出申请,请求再审。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下情况下,缺席判决可能会被撤销:
1. 公告送达程序违法:公告送达的程序违反法律规定。 2. 有证据证明原告主张不成立:被告有证据证明原告主张不成立。 3. 有证据证明被告有正当理由缺席:被告有证据证明有正当理由缺席。
总之,当事人在开庭时缺席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应当知晓并遵守出庭的法律规定,合理利用补救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