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后被供出:应对策略与法律依据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被供出犯罪事实,意味着他人已经在法庭上指证了你的涉案行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并充分利用中国法律提供的保护。
1. 保持冷静,行使沉默权
.jpg)
被供出后,难免会感到慌乱。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静,不要冲动辩解或打断他人陈述。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被告人有权对指控保持沉默,而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因此,可以行使沉默权,拒绝回答与案件有关的问题。
2. 积极辩护,提出证据
如果选择不保持沉默,则需要积极辩护,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可以陈述自己不在场、不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或者其他足以推翻指控的证据。同时,也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或者调取有利于自己的书面证据。
3. 质证和辩论
在庭审过程中,可以对供出自己的证人的证言进行质证,指出其证言中的矛盾之处或虚假性。此外,还可以对检察官的指控进行辩论,指出其证据不足或不充分。
4. 委托律师
面对复杂的刑事诉讼,委托律师是明智之举。律师可以帮助收集证据、分析案情、制定辩护策略,并有效地行使你的诉讼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93条:被告人有权对指控保持沉默,不回答侦查人员、检察官的询问。 第160条: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但是不能妨碍司法机关查明案情。 第165条: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 第200条:被告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辩护人享有阅卷、调查取证、申请鉴定和诉讼代理等诉讼权利。 《关于刑事案件中供述人出庭作证的若干规定》 第9条:被告人、辩护人可以申请对供述人进行质证。质证应当围绕供述的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
例证:
在某起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告人A被供述曾参与殴打被害人。面对指控,A选择保持沉默,并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律师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证明A案发时不在场,从而成功推翻了指控,使A无罪释放。
提示:
被供出后,不要惊慌失措,应当保持冷静,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及时委托律师,获得专业帮助,有效保障自身权益。 积极辩护,提供证据,争取最有利的诉讼结果。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有权利为自己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