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开庭指南
简介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羁押后,依法由羁押机关将其释放,责令其到指定地点接受传唤,不准离开指定地点的强制措施。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取保候审后,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出庭接受审判。如果不出庭,将面临被拘留或逮捕的风险。
.jpg)
取保候审开庭的流程
1. 收到开庭通知书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会收到法院发出的开庭通知书。通知书上会载明开庭时间、地点、案由等相关信息。
2. 确定出庭方式
取保候审人员有两种出庭方式:
自行到庭:亲自前往法院出庭接受审判。 委托辩护人到庭:委托辩护人代替其出庭。需要向法院提交委托辩护手续。
3. 准备出庭材料
出庭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开庭通知书 身份证件 相关证据材料 其他必要物品(如水、笔等)
4. 出庭
自行到庭:在指定时间内携带相关材料到法院出庭。
委托辩护人到庭:辩护人会代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出庭,向法院出示委托辩护手续。
5. 庭审程序
庭审程序一般包括:
核对身份 宣读起诉书 被告人陈述 举证质证 法庭辩论 合议庭评议 宣判
6. 庭后程序
庭审结束后,被告人或其辩护人可以根据庭审结果,决定是否上诉。
出庭注意事项
准时出庭:迟到或缺席可能会影响案件进程。 着装得体:尊重法庭,穿着应端庄得体。 保持礼貌:在庭审中,对法官、检察官、辩护人以及其他人员保持礼貌。 如实陈述:在庭审中,应如实陈述事实,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 服从法庭指令:遵守法庭的秩序和指令,不得做出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
不出庭的后果
如果取保候审人员不出庭,将面临以下后果:
被拘留: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拘留,最长不超过30天。 被逮捕:严重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对其发出逮捕令,并将其逮捕归案。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取保候审若干规定》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39条 《人民法院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第1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