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仲裁不成后续法律程序
在中国,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途径。如果劳动仲裁不成,当事人还有权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诉讼程序
.jpg)
劳动仲裁不成后,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时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提交起诉状:当事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附具相关的证据材料。 2. 法院受理: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将审查起诉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如果符合受理条件,法院将立案受理。 3. 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将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庭审理。当事人可以出庭陈述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和进行质证。 4. 判决:人民法院根据庭审中查明的事实和法律适用,对案件作出判决。判决一经生效,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 诉讼期限
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期限为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逾期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将驳回起诉。
### 赔偿责任
在诉讼过程中,败诉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
1.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包括律师费、交通费、误工费等。 2. 赔偿金:如果被告的行为给原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确定。
### 执行程序
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如果败诉方拒不履行判决,胜诉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将采取查封、扣押、划拨存款等措施,强制败诉方履行判决。
### 其他救济途径
除了诉讼之外,劳动争议还有其他救济途径,包括:
1. 协商调解: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或者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2. 行政复议: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 3. 申诉:对人民法院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救济途径时,当事人应考虑具体案件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