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的赔偿
引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在劳动仲裁中,劳动者经常会遇到索要赔偿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劳动仲裁中的赔偿问题进行阐述,包括赔偿的种类、请求赔偿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jpg)
赔偿的种类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中的赔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当于本人未履行通知期的工资和经济赔偿。 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赔偿金: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100%的标准支付赔偿金。 未签订劳动合同赔偿金: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违法辞退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辞退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当于本人两倍工资的赔偿金。 未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无法定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本人两倍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其他赔偿: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遭受其他损失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相应的损失。
请求赔偿的程序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赔偿,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收集证据:劳动者要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记录等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劳动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附上证据材料。 等待仲裁庭受理: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立案。 开庭审理:仲裁庭按照程序开庭审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质证。 裁决:仲裁庭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对争议事项作出裁决。 执行裁决:仲裁裁决生效后,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履行裁决,或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注意事项
劳动者在请求劳动仲裁赔偿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一般为一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管辖:劳动争议仲裁由劳动争议发生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 举证责任:劳动者对仲裁请求负有举证责任,要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执行力:劳动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但执行力较弱。劳动者在申请执行时,可能会遇到阻力。
结语
劳动仲裁中的赔偿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劳动者在遭遇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时,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依法请求赔偿。在请求赔偿时,劳动者应当注意仲裁时效、举证责任等注意事项,并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