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争议的仲裁归属
随着网络借贷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借贷纠纷也随之增多。网络借贷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分为诉讼和仲裁两种。其中,仲裁是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争议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当事人的青睐。但对于网络借贷争议是否属于仲裁范围,中国法律尚未有明确规定。
一、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jpg)
仲裁是一种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审理和裁判的非诉讼程序。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自愿性: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仲裁。 保密性:仲裁程序一般不公开进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能够得到保护。 专业性:仲裁机构通常是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仲裁员组成的,能够对争议进行专业审理。 效率性:仲裁程序简便快捷,一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二、网络借贷争议是否属于仲裁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1条的规定,仲裁分为合同仲裁和涉外仲裁。其中,合同仲裁是指因合同争议或者其他契约性争议提起的仲裁。网络借贷合同属于契约性合同,因此,网络借贷争议原则上属于合同仲裁的范围。
然而,在实践中,对于网络借贷争议是否属于仲裁范围,存在不同的争议。一些观点认为,网络借贷平台通常会与借款人签订仲裁协议,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此种情况下,网络借贷争议属于仲裁范围。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网络借贷平台与借款人签订的仲裁协议无效,网络借贷争议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三、中国法律的规定
对于网络借贷争议是否属于仲裁范围,中国法律尚未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指出,民间借贷合同纠纷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但《规定》并未明确排除网络借贷争议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的可能性。
四、实践中仲裁机构的处理
在实践中,一些仲裁机构已开始受理网络借贷争议。例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在2018年发布了《网络借贷争议仲裁规则》,专门针对网络借贷争议提供仲裁服务。其他仲裁机构也陆续出台了相关仲裁规则。
五、建议
为了明确网络借贷争议的仲裁归属,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立法完善:修改《仲裁法》或制定专门的网络借贷仲裁法律,明确网络借贷争议属于仲裁范围。 制定仲裁规则:仲裁机构应制定专门的网络借贷争议仲裁规则,规范仲裁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司法实践:法院和仲裁机构应通过审理网络借贷争议,积累经验并形成统一的仲裁受理标准。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明确网络借贷争议的仲裁归属,为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争议解决方式,促进网络借贷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