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后说还钱却拒不履行的法律应对
在法律程序中,如果债务人经法院判决后仍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申请强制执行
.jpg)
债权人持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根据判决或裁定采取扣押、划拨、变卖财产等措施,强制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
2. 申请执行异议之诉
债务人对强制执行申请提出异议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法院将对异议进行审理,并作出是否继续执行或驳回申请的裁定。
3. 申请虚假诉讼罪追究
如果债务人通过虚假证据或虚假陈述骗取判决或裁定的,债权人可以向检察机关举报,要求追究债务人的虚假诉讼罪刑事责任。
4. 申请财产保全
债权人担心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的,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将采取冻结银行账户、查封不动产等措施,防止债务人继续处置财产。
5. 申请限制出境
债权人担心债务人潜逃的,可以向法院申请限制出境。法院将对债务人的出境请求进行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限制措施。
6. 追究拒不履行判决罪
《刑法》第314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债权人可以向检察机关举报,要求追究债务人的拒不履行判决罪刑事责任。
7. 申请破产清算
如果债务人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全部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法院将对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清算,将清算所得用于偿还债务。
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1. 时效问题:执行时效为两年,自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的,债权人将丧失强制执行的权利。
2. 免责问题:如果债务人确因无力偿还而拒不履行的,法院可以裁定免除其责任。
3. 诉讼费用问题:强制执行和执行异议之诉的诉讼费用一般由债务人承担。虚假诉讼罪和拒不履行判决罪的刑事诉讼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
总之,对于开庭后说还钱却拒不履行的债务人,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包括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异议之诉、申请财产保全、限制出境、追究刑事责任和申请破产清算等。债权人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避免时效丧失和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