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后的应对措施
引言 仲裁是解决争议的一种备受推崇的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具有效率高、保密性强等优势。然而,仲裁裁决并不是绝对不可变更的,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法院可以予以撤销。本文将探讨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后的应对措施。
撤销仲裁裁决的依据 根据《仲裁法》第62条,法院可以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包括:
.jpg)
(1) 当事人一方存在欺诈、伪造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提交证据的行为; (2) 仲裁庭超越职权作出裁决; (3) 裁决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 裁决所根据的事实证据不足; (5) 裁决认定事实错误; (6) 仲裁程序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7) 裁决书未经仲裁员签名或盖章。
被撤销后的应对措施
1. 重新提起诉讼 如果法院撤销了仲裁裁决,当事人可以重新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原仲裁中的争议将再次进入司法程序,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和证据重新审理。
2. 申请仲裁纠正 当事人还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纠正,请求仲裁机构对撤销的仲裁裁决进行更正或修改。仲裁纠正的申请应当在裁决被撤销之日起30日内提出。仲裁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作出决定。
3. 申请再审 如果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与上述法定情形不符,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再审。再审申请应当在仲裁裁决被撤销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4. 谈判和解 当事人也可以选择通过谈判的方式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以避免进一步的诉讼或仲裁。和解协议可以包括双方对争议的解决方式、赔偿金额等内容。
5. 其他补救措施 对于因仲裁裁决被撤销而遭受损失的当事人,法律还提供了其他补救措施,例如申请国家赔偿、向仲裁机构追究责任等。
程序性要求
1. 申请时间 除申请仲裁纠正外,上述应对措施的申请均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当事人应当及时提起。
2. 程序形式 重新提起诉讼和申请仲裁纠正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交相关材料。申请再审应当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书,并写明再审理由。
案例分析
在《某公司诉某公司仲裁纠纷案》中,仲裁裁决因裁决所根据的事实证据不足而被法院撤销。当事人随后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纠正,仲裁机构对仲裁裁决进行了更正,并重新作出了符合法律规定和事实的仲裁裁决。
结论
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后,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当事人应当在充分了解相关法律和程序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争议的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