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起诉单位注销后的处理方式
一、民事诉讼程序
1. 确定原告资格: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有权提起民事诉讼。 2. 确定被告资格:原工伤单位的实际控制人、股东或清算负责人。 3. 收集证据:工伤认定书、医疗费发票、工资单等相关材料。 4. 向法院起诉:向劳动者住所地或单位所在地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 5. 法院受理:法院受理后,会通知被告答辩。 6. 审理:法院将组织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7. 判决: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法律,作出判决。
.jpg)
二、行政复议程序
如果对工伤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1. 申请期限: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60天内。 2. 申请材料:复议申请书、证据材料。 3. 受理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复议机关。 4. 复议流程:复议机关审查材料、调查取证、组织听证、作出复议决定。 5. 复议结果:维持原决定、变更或撤销原决定。
三、其他途径
1. 工会维权:职工可以向单位工会反映情况,请求工会帮助维护合法权益。 2. 劳动监察: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单位注销后逃避工伤赔偿责任的行为。 3. 刑事追究:如果单位注销后恶意隐匿、转移或销毁与其工伤赔偿责任相关的财产,涉事人员可能涉嫌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四、相关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经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营业执照、撤销经营许可证的,职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不受影响。 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其支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四十二条:因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百九十一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五、注意事项
保留相关证据,包括工伤认定书、医疗费发票、工资单等。 及时向法院或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赔偿。 采取多种途径维护合法权益,如向工会反映、举报劳动监察等。 注意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 如果单位注销后转移资产或销毁证据,可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