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劳动仲裁的限制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依法向专门机构申请解决争议的方式。在中国,申请劳动仲裁有一定限制,涉及以下方面:
1. 申请期限
.jpg)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逾期提出仲裁申请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 仲裁范围
劳动仲裁只能裁决发生在劳动关系中的纠纷,包括:
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争议 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分配争议 劳动安全卫生等保护争议 工会会员权益争议 集体合同纠纷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2条明确规定,下列争议不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围:
涉及国家秘密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管辖的以外的 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涉嫌犯罪的
3. 仲裁主体
只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纠纷才能申请劳动仲裁。其他主体之间发生的纠纷,如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等,不属于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
4. 仲裁级别
劳动仲裁分为一审和二审。一审仲裁委员会通常设在市级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二审仲裁委员会设在省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1条规定,当事人对一审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5. 仲裁程序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提交仲裁申请书、提交证据材料、参加仲裁庭审等。
6. 法律援助
对于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免费获得律师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帮助劳动者准备仲裁申请书、收集证据材料、代理仲裁庭审等。
7. 仲裁费用
仲裁申请人需要缴纳一定的仲裁费用。仲裁费用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总结
申请劳动仲裁虽然提供了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但存在一定的限制,包括申请期限、仲裁范围、仲裁主体、仲裁级别、仲裁程序、法律援助和仲裁费用等方面。了解这些限制对于劳动者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