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两个孩子怎么办?
在中国,当夫妻双方决定起诉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法律规定,在夫妻离婚时,对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双方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法律依据
.jp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在夫妻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由父母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的相关规定判决。
抚养权认定原则
人民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教育水平、居住环境、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因素将成为法院判决的关键依据。 优先考虑与孩子长期共同生活的一方:一般情况下,与孩子长期共同生活的一方将更熟悉孩子的日常需求和生活习惯,更有利于孩子的情感稳定和生活适应。 尊重孩子的意愿:对于已满8周岁且有独立辨别能力的孩子,他们的意愿也会被法院考虑在内。
协商解决
在起诉离婚之前,夫妻双方应尽量通过协商解决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可以向法院提交离婚协议书,由法院依法判决离婚。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诉讼带来的对立情绪,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诉讼解决
如果夫妻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抚养权问题,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在起诉离婚时,原告方需要在起诉状中明确提出孩子的抚养权请求,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
诉讼过程中,法院会安排调解,如果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将根据上述原则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一方,并不影响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
其他注意事项
抚养费: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还会判决抚养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多少,将根据孩子的年龄、生活水平、父母收入等因素确定。 变更抚养权:如果在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属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权。但是,变更抚养权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且要对孩子有利。 共同监护:近年来,我国法律引入了共同监护制度。在离婚后,父母双方可以共同享有对孩子的监护权,共同承担抚养和教育的责任。
起诉离婚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比较大的创伤,因此,父母双方在处理离婚事宜时,应以孩子的利益为重,通过协商或诉讼程序依法解决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孩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