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开庭通告真伪
引述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公开进行。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也规定了:“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案件,应当在审判前公告案由、审判时间、审判地点。公告应当在法院公告栏或者其他适当场所进行。”
.jpg)
官方渠道核实
1. 法院官方网站查询
访问法院官方网站,在“审判服务”或“公告栏”等栏目中查找开庭通告信息。 核对通告上的案号、当事人信息、审判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并与收到的开庭通告进行比对。
2. 法院电话咨询
拨打法院办公电话或查号台,询问开庭通告的真伪。 向接线员提供案号或当事人姓名等信息,以核实开庭信息。
3. 法院当面查询
前往法院立案庭或审判庭,咨询开庭通告的真伪。 出示身份证件或其他证明身份的材料,以获取准确信息。
通告细节审查
1. 形式规范
开庭通告应采用法院统一格式,并加盖法院印章。 通知书上应包含:案由、案号、原告/被告姓名、审判时间、地点、承办法官姓名等基本信息。
2. 内容准确
核对通告上的案号是否与收到的诉讼材料相符。 确认当事人名称、身份信息与诉讼材料中记载一致。 审判时间和地点应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
3. 法院印章
开庭通告上的法院印章應清晰可辨,不得模糊或缺失。 可以通过对比法院官网或其他官方文件上的印章图案进行核验。
4. 联系方式
通告中应提供法院的联系电话、地址或其他联系方式。 尝试拨打联系电话进行核实,以确定信息的真实性。
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等非正式渠道收到的开庭通告,应提高警惕。 如果对通告的真伪有疑问,不要贸然前往法院参加庭审。 建议当事人及时与律师联系,寻求专业意见。
警惕诈骗
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虚假的开庭通告进行诈骗,例如:
冒充法院工作人员骗取当事人钱财或个人信息。 以缺席审判为由恐吓当事人,要求缴纳罚款或赔偿费用。 伪造判决书或其他法律文书,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因此,当事人在收到开庭通告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伪,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