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仲裁的法人
引言
仲裁是一种替代性的争议解决机制,被广泛用于解决商业纠纷。在仲裁中,法人可以作为仲裁的当事人。然而,法人作为仲裁当事人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特别关注。
.jpg)
法人作为仲裁当事人的特点
独立性:法人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拥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独立参与仲裁。 组织性:法人由自然人组成,具有组织结构和章程,需要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仲裁。 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受其章程和法律的限制,需要符合特定程序方可参与仲裁。
法人的仲裁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具备下列条件的法人可以作为仲裁当事人:
依法成立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境内外法人; 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住所的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
法人参加仲裁的程序
法人参加仲裁,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委托代理人:法人不能直接参与仲裁,需要委托代理人出庭。代理人可以是律师、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有权代表法人的个人。 提交仲裁请求或答辩书:法人需要按照仲裁规则提交仲裁请求或答辩书,阐述其诉讼请求或答辩理由。 参加仲裁庭审:代理人代表法人参加仲裁庭审,陈述事实、提供证据、进行辩论。 遵守仲裁规则:法人及其代理人必须遵守仲裁规则,如保密规则、举证规则等。
法人承担仲裁责任
法人作为仲裁当事人,需要承担仲裁责任,包括:
实体责任:法人对仲裁裁决负有实体责任,即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 程序责任:法人及其代理人负有遵守仲裁程序的责任,如按时出庭、提交证据、遵守保密义务等。 费用责任:法人需要承担仲裁费用,包括仲裁费、代理费、翻译费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法人作为仲裁当事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权限限制:法人只能在法律或仲裁协议规定的范围内参加仲裁。 程序保障:法人在仲裁中享有程序保障,如公平审理、举证权等。 证据收集:法人需要及时收集证据,以便在仲裁中进行有效抗辩。 代理人选择:法人应选择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代理人,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结语
法人作为仲裁当事人,需要了解其特点、资格、程序和责任。通过正确参与仲裁,法人可以有效解决商业纠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