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开庭流程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羁押后,经法定程序由司法机关责令其提供担保、且不羁押于看守所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jpg)
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办案机关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批准。
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尚不具备逮捕条件的; 被逮捕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岁的婴儿的;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或审判的; 取保候审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六个月。
取保候审的开庭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办案机关将依法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如果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开庭前的准备
在取保候审开庭前,当事人应当做好以下准备:
聘请律师,获取法律援助; 准备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了解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
开庭程序
取保候审开庭程序通常如下:
法官核对当事人身份; 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当事人及其辩护人发表意见; 法官听取双方意见,依法作出裁定。
裁定结果
取保候审开庭后,法官将根据案件情况作出以下裁定:
准予取保候审 驳回取保候审申请
如果法庭准予取保候审,当事人应当提供担保,并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有关规定。
担保方式
担保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保证金 有价证券 房产抵押 人身担保
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不得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接触; 不得实施妨碍诉讼的行为; 定期向办案机关报到。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后果
当事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经传唤拒不到案的,办案机关可以依法对其采取逮捕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