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不履行劳动仲裁时的法律应对措施
当单位不履行劳动仲裁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jpg)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3条,仲裁裁决书具有与法院生效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单位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强制执行。
诉讼程序:
在仲裁裁决生效后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交诉状、仲裁裁决书等证据材料。 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 法院判决后,单位应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根据《劳动监察条例》第19条,劳动监察机构有权责令单位履行劳动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其协助执行仲裁裁决。
投诉程序:
向当地劳动监察机构提交书面投诉材料,包括劳动合同、仲裁裁决书等。 劳动监察机构受理后会调查核实。 如果查实单位确有拒不履行仲裁裁决的情况,劳动监察机构会责令其限期整改。
3. 向工会组织寻求帮助
根据《工会法》第26条,工会组织有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协助解决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工会组织寻求帮助,请求其协助促成单位履行仲裁裁决。
工会协助程序:
向工会组织提交书面申请,说明仲裁裁决书的内容和单位拒不履行的具体情况。 工会组织受理后会与单位进行协商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工会组织可以组织劳动者进行集体协商或仲裁。
注意事项:
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劳动者应收集齐全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仲裁裁决书、工资单据等。 诉讼或投诉时应准确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 在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时,应明确陈述单位拒不履行的具体情节和证据。 向工会组织寻求帮助时,应主动提供相关材料和配合工会的调查核实。
结语
当单位不履行劳动仲裁时,劳动者应及时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向工会组织寻求帮助,劳动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法律救济,迫使单位履行仲裁裁决,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