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商事仲裁条款:中国法律下的探析
商事仲裁条款是商事合同中常见的条款,其规定争端应提交仲裁机构解决,而非法院。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希望规避此类条款,以寻求在法院诉讼。本文将探讨中国法律下规避商事仲裁条款的可能方式。
一、法律禁止规避条款
.jpg)
中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合同纠纷。但仲裁条款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这意味着,如果仲裁条款与法律规定相冲突,则该条款无效。
二、合同无效或可撤销
如果商事合同因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等原因无效,或者可因一方违反重大义务而撤销,则仲裁条款也随之无效或可撤销。
三、仲裁条款未经一方同意
仲裁条款必须经当事人双方同意。如果未经一方同意,则该条款无效。此种同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
四、仲裁机构无管辖权
如果仲裁条款指定无管辖权的仲裁机构,则该条款无效。仲裁机构的管辖权通常取决于当事人的住所、合同签订地或争议标的所在地。
五、仲裁员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
仲裁条款要求仲裁员必须独立公正。如果仲裁员与当事人或争议标的之间存在利害关系,则仲裁条款可能无效。
六、仲裁程序违反法律规定
如果仲裁程序违反中国仲裁法或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则仲裁条款可能无效。例如,如果仲裁程序未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辩护机会,或者仲裁员的裁决明显不公,则仲裁条款可能无效。
七、法院有专属管辖权
对于某些类型的争议,例如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或国家安全等争议,法院具有专属管辖权。即使合同中包含仲裁条款,当事人也无法规避专属管辖权。
八、法院支持协议
如果法院认为仲裁条款不公平或不合理,并且可能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则法院可能不支持该仲裁条款。例如,如果仲裁条款规定仲裁将在当事人所在地区以外的地点进行,并且对当事人造成重大不便,则法院可能不支持该仲裁条款。
结论
规避商事仲裁条款是慎重且复杂的法律问题。当事人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确定是否可以规避仲裁条款。同时,当事人应了解,规避仲裁条款可能存在风险,因为法院可能不支持此类规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