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前撤诉收费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可以在开庭前撤回起诉。撤诉的收费标准由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以下文章将结合中国的法律,对开庭前撤诉的收费进行详细阐述。
民事诉讼法规定
.jp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原告可以自行撤回起诉。撤诉后,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撤回起诉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交纳诉讼费用:
(一)在立案之日起七日内撤回起诉的,不交纳诉讼费用;
(二)在立案之日起七日后至开庭审理前撤回起诉的,交纳全部诉讼费用的一半;
(三)在开庭审理后撤回起诉的,交纳全部诉讼费用。
具体收费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通知》,诉讼费用的具体计算标准如下:
(一)财产案件的诉讼费用,按照诉讼请求的标的额计算;
(二)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费用,按照赔偿数额计算;
(三)其他案件的诉讼费用,按照人民法院规定的标准计算。
免交诉讼费用情形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可以免交诉讼费用:
(一)国家机关作为原告起诉的案件;
(二)重大公益诉讼案件;
(三)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非当事人原因导致诉讼中止或者终结的案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免交诉讼费用的其他情形。
注意事项
(一)撤诉申请的提交时间:原告可以在开庭前任何时候提交撤诉申请。但是,如果开庭时间已确定,原告应当在开庭前十五日内提交撤诉申请。
(二)撤诉申请的审查:人民法院收到撤诉申请后,应当审查申请的合法性。如果撤诉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准许撤诉,并根据收费标准计算应缴纳的诉讼费用。
(三)撤诉后不能再次起诉:原告撤诉后,不得就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总结
开庭前撤诉的收费标准由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原告根据撤诉的时间不同,需交纳不同比例的诉讼费用。在决定撤诉前,原告应当充分考虑撤诉的后果和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