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亡劳动仲裁: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概述
引言 工亡劳动仲裁是中国劳动者在发生工亡事故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保障。本文旨在阐述工亡劳动仲裁的概念、程序和法律依据,帮助广大劳动者了解其权利和应对方案。
工亡劳动仲裁的概念 工亡劳动仲裁,是指发生工亡事故后,劳动争议双方(劳动者或其近亲属与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以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程序。
.jpg)
工亡事故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亡事故是指: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危害致使死亡。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因履行工作职责致使死亡。 下班后在工作地点附近,受到突发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事故所致死亡。
工亡劳动仲裁的程序 工亡劳动仲裁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申请仲裁: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可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提交仲裁申请。 2. 审查受理:劳动仲裁委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驳回。 3. 立案:受理仲裁申请后,劳动仲裁委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4. 开庭审理: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组织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并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裁决。 5. 裁决送达:劳动仲裁委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法律依据 工亡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条例》
工亡劳动仲裁的赔偿项目
工亡劳动仲裁中,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主要包括:
丧葬补助金 抚恤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死亡赔偿金
证据举证
在工亡劳动仲裁中,劳动者或其近亲属负责举证证明工亡事故发生与工作原因的关联性,用人单位负责举证证明事故发生与工作原因无关。
结语 工亡劳动仲裁是中国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项重要保障制度。通过工亡劳动仲裁,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可以在发生工亡事故后获得合理赔偿,弥补经济损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了解工亡劳动仲裁的相关知识,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