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仲裁不明怎么办?
前言
仲裁是一种私下解决纠纷的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仲裁机构是当事人明智行事的重要方面。然而,当约定仲裁机构不明确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本文将探讨中国法律下针对约定仲裁不明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
.jpg)
仲裁协议中的约定仲裁机构
根据《仲裁法》,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应约定仲裁机构。约定仲裁机构的方式可以是明确指明具体的仲裁机构,也可以是通过参照特定的规则或标准来确定仲裁机构。
约定仲裁机构不明的处理
如果仲裁协议中没有明确约定仲裁机构,或者约定的方式不明确,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法院直接受理案件:法院可能会认定仲裁协议无效,并直接受理案件。 争议解决程序不确定:当事人可能无法确定如何启动仲裁程序,这会导致争议的解决延迟或失败。 仲裁费用的增加:不确定的约定可能会导致当事人产生不必要的费用,以确定和任命合适的仲裁机构。
解决办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当事人在起草仲裁协议时应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如果约定不明确,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协商一致: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明确约定仲裁机构。 适用仲裁机构的规则:如果仲裁协议约定适用某个仲裁机构的规则,则该仲裁机构将根据其规则确定仲裁机构。 法院指定:如果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法院可以根据《仲裁法》第19条指定仲裁机构。
补充约定
当事人还可以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如果约定仲裁机构不明确,则适用补充约定,例如:
指定特定仲裁机构:当事人可以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一个备用仲裁机构,以防原始约定不明确。 参照行业协会的规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参照特定行业协会的规则,以确定仲裁机构。 选择随机机制:当事人可以约定采用随机机制,例如抽签或轮流指定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的确定
一旦仲裁机构确定,该仲裁机构将负责管理仲裁程序,包括任命仲裁员、制定程序时间表和做出最终裁决。
结论
约定仲裁机构不明确可能会给争议解决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当事人在起草仲裁协议时应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如果约定不明确,可以通过协商一致、适用仲裁机构的规则、法院指定或补充约定等方式解决。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对于确保争议得到公平和高效的解决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