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时犯人进入法院的程序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当开庭审理案件时,需要将涉案犯人押解至法院接受审判。在中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犯人进入法院的程序主要如下:
1. 提讯
.jpg)
开庭前,司法机关会向看守所发出提讯令,通知看守所押解犯人至法院接受审判。
2. 押解
看守所接到提讯令后,会安排法警押解犯人前往法院。法警通常会使用警车或押解车,对犯人进行武装押解。
3. 安检
抵达法院后,押解人员会首先带犯人接受安检,以确保其没有携带违禁物品进入法院。
4. 候审室
安检合格后,犯人会被带入法院的候审室等候开庭。候审室通常位于法庭外,并有专门的警卫人员负责看守犯人。
5. 法警交接
法院的法警会与押解人员进行交接,由法院法警负责在开庭期间对犯人进行押解和看管。
6. 出庭
开庭时间到时,法警会将犯人带入法庭。犯人通常会坐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官和公诉人的询问和质证。
7. 公开审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原则上应当公开审理。因此,犯人出庭接受审判时,旁听席通常会对公众开放。
8. 审理结束
庭审结束后,法官会根据审理情况做出判决。如果判处有罪,犯人将被继续羁押,并根据判决书的内容执行刑罚。
特殊情况下的押解程序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犯人可能不能够按照常规程序进入法院。例如:
病情严重:如果犯人因患有严重疾病,无法承受提讯和出庭,法院可以决定不提讯或者暂缓提讯。 羁押地距离较远:如果犯人羁押在距离法院较远的看守所,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决定采取异地审判或者网上庭审的方式审理案件。 安全风险:如果对犯人进行押解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法院可以采取特殊措施,如增加警力押解、使用拘束装具等。
需要注意的是,犯人进入法院的具体程序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法院和案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上述程序基本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犯人进入法院的通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