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对方起诉怎么办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案件当事人在审判前依法暂时解除羁押的措施。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对方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及时聘请律师
.jpg)
收到对方起诉书后,当事人应第一时间聘请律师,由律师代理诉讼。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制定应诉策略、收集证据并参与法庭审理。
2. 提交答辩状
在收到对方起诉书后的规定时间内,当事人应提交答辩状。答辩状中应当对对方起诉状的具体请求一一回应,提出当事人的意见和抗辩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
3. 积极参与庭审
庭审是当事人行使辩论权和质证权的重要机会。当事人应积极参与庭审,陈述自己的意见、提供证据、质询对方证据和证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执行法院判决
如果法院作出对自己不利的判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判决义务。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特别提示:
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扰乱社会秩序,不得与案件有关人员串供或者隐匿、毁灭证据。否则,司法机关有权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甚至撤销取保候审。
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为有必要逮捕的,可以依法对其逮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的,应当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有明确的被告;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