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仲裁:一种争议解决机制
约定仲裁是指当事各方在发生或可能发生争议之前或争议发生后,通过达成书面协议或仲裁条款,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它是一种独立于法院之外的争议解决机制,旨在通过专业仲裁员高效、保密地解决纠纷。
中国法律下的约定仲裁
.jpg)
中国的《仲裁法》明确规定了约定仲裁的效力。第1条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将合同纠纷或者其他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仲裁机构有权作出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
第8条进一步规定,仲裁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包括以下内容:
当事人约定提交仲裁的争议; 仲裁规则或机构; 仲裁地点。
约定仲裁的好处
与诉讼相比,约定仲裁具有以下好处:
专业性:仲裁员通常是对争议相关领域有专业知识的专家。 保密性:仲裁程序通常是保密的,保护当事人的敏感信息。 灵活性:当事人可以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商定仲裁程序规则。 快速高效:仲裁程序一般比诉讼程序更快更有效率。 成本可控:仲裁费用通常低于诉讼费用。
约定仲裁的限制
绝对不可仲裁判:某些争议,如婚姻家庭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不能通过仲裁解决。 公权力争议:涉及公权力机关之间的争议或公民与公权力机关之间的行政争议,不能通过仲裁解决。 达成协议的必要性:约定仲裁需要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达成书面协议。 仲裁员偏见: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质疑仲裁员的公正性或偏见性。
在合同中约定仲裁
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可以考虑包含仲裁条款。仲裁条款的目的是将合同纠纷或其他争议提交仲裁解决。仲裁条款应明确以下内容:
明确约定提交仲裁的争议范围; 指定仲裁机构或规则; 确定仲裁地点。
实施约定仲裁
当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应根据仲裁协议提起仲裁程序。仲裁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 仲裁庭组成; 仲裁庭审理; 仲裁庭裁决; 当事人履行裁决。
结论
约定仲裁是中国法律认可的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它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专业、保密、灵活且高效的途径来解决争议。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应考虑包含仲裁条款,以确保其争议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