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过了仲裁时效怎么办?
仲裁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八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逾期未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受理。
.jpg)
例外情况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八条还规定了仲裁时效的例外情况,即: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内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时效。
过了仲裁时效的后果
如果劳动者错过了仲裁时效,则无法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此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协商解决: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争议,达成一致意见。
2. 行政申诉: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
3. 提起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但需注意诉讼时效为三年。
用人单位过了仲裁时效的应对
用人单位如果发现劳动者错过了仲裁时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告知劳动者仲裁时效:及时告知劳动者仲裁时效已过,使其了解无法申请仲裁的法律后果。
2. 保留证据:保留劳动争议的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备后续争议发生时使用。
3. 协商解决:主动与劳动者协商解决争议,体现企业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
4. 聘请律师:如果争议较大或复杂,建议聘请律师提供法律支持和指导。
法律保障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案例
劳动者张某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工资为5000元。但公司自2021年3月起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张某于2022年4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但仲裁委员会以仲裁时效已过为由不予受理。
张某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在2021年4月即已发现公司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但直至2022年4月才提出仲裁申请,已超过仲裁时效一年。因此,法院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结语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约束力。因此,当事人应当及时了解并遵守仲裁时效规定,避免错过维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