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看守所被起诉,怎么办
在中国,被羁押在看守所的人如果被起诉,意味着检察机关认为其涉嫌犯罪并提起公诉。此时,被羁押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聘请律师
.jpg)
得知被起诉后,应立即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律师可以帮助了解案情、收集证据、制作辩护意见等,维护被羁押者的合法权益。
2. 了解起诉书内容
起诉书是检察机关指控被羁押者犯罪的重要文件。应仔细阅读起诉书,了解自己被指控的罪名、事实依据和证据。
3. 对起诉书提出意见
如果对起诉书内容有异议,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意见。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情况进行审查,必要时修改或撤回起诉书。
4. 参加庭审
法院受理起诉后,将安排开庭审理。被羁押者有权参加庭审,并享有辩护权、质证权等诉讼权利。
5. 尊重法庭
在庭审中,应尊重法庭秩序,如实陈述事实,接受法庭的讯问和质证。不能做出妨碍法庭审理的行为。
6. 法庭调查
法庭将对证据和事实进行调查,包括听取控辩双方的陈述、证人证言和物证展示等。被羁押者应积极配合法庭调查,提供有利于自身辩护的证据。
7. 法庭辩论
在庭审中,控辩双方将进行辩论。被羁押者可以针对检察机关的指控提出辩护意见,指出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或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
8. 法庭判决
经过庭审调查和辩论,法庭将根据证据和法律作出判决。被羁押者可以接受判决,也可以提出上诉。
9. 执行判决
如果被判处有罪,被羁押者将被投入监狱执行刑罚。如果被羁押的时间已经超过判决刑期,则可以立即释放。
10. 保留上诉权
被羁押者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上诉期间,被羁押者一般仍需继续羁押。
需要注意的是,在看守所被起诉并不代表一定会被判有罪。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和证据必须经由法庭审理和查明后才能认定。被羁押者应积极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配合法庭审理,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判决结果。